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李航

2018-04-18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李航,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0015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在实现从重视规模向重视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转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广大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并不高,因此着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中小企业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剖析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策略


一、中小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几十年来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积极活跃的重要内容,为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注重经济增长质量、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针对产品、服务以及技术等都需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核心竞争力,获取长远发展。

但是从目前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从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与国内中大型企业来比的技术创新投入占比较低,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还不高。同时,与国外中小企业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小企业技术依存度高,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的情况下,抗风险能力较弱,延续外延式发展模式的中小企业不少,短期内亟需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变为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事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一)外部环境欠缺

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方面的配套措施不能较快的齐全完备。特别是地方出台的政策针对大企业较多较健全,对中小企业的提法多,但操作性、连续性、稳定性不够,对于那些需要投入较高、风险较大的高科技项目激励增长不足,容易挫伤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协同还不够。外部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创新机制不到位,造成中小企业由于成本的考虑,对研发投入相对较为谨慎,知识和资源的创新及共享不够也影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二)内部要素不足

一是中小企业缺乏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人才供应较为缺乏。高级职称或高度参与科研创新的技术人才在大中型企业占比较高,在中小企业中高级职称、高级技术人员的比例极低,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采取高级技术人员挂靠或兼职的方式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发展空间以及技术革新的水平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一方面自身很难吸引和挽留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自身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不够,也较难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是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技术创新缺乏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支撑。中小企业为了节约管理成本的考虑,多数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大部门、一岗多责的现象比较明显,内部权责划分不清,信息沟通缺乏,企业缺乏高效统一的管理系统,管理层次处于较低层级,怕变求稳,保守传统,制度体系不完善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技术创新活动。

三是R&D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技术创新活动。持续的资金投入是企业实现成功的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恰恰相反,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够,经济效益不够好,自有实力弱,发展积累少,同时大多数处于快速发展和扩展期,把有效的资金更多投入到短期可见效益的项目中,对于技术创新没有较强的研发资金予以支持,表现在R&D投入经费金额不高,占比较低,甚至部分企业缺乏R&D投入的预算和意识。在内部资金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在争取政府扶持和社会支持上,渠道不畅或处于竞争劣势地位,较难获取外部资金扶持。

三、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内外多方面因素,每个中小企业所处行业、要素禀赋、管理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笔者认为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需要重点把握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人力资源与技术创新资金的支持、内部管理理念及基础的提升等方面,以此为着眼点,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有效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成长壮大。

(一)构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发达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系,通过有效运行,大力地促进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掌握技术诀窍,形成小企业、大竞争力的特色。我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虽然也很多,但是协调运作的效率不高,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或重点不突出,普遍存在重项目论证、轻过程管理及成果运用的现象,技术设备闲置、浪费的局面时有发生,容易导致技术投入高、资源效用低的问题。

要通过构建各个服务机构相互协调,统筹搭建扶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有效运行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营造有利环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服务,提供信息支持和行政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运营效率;要大力推进第三方中介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社会多种力量参加的咨询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权威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咨询和帮助,有利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要提高具有较强技术创新水平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的参与度,构建大中小型企业互动合作关系,提高创新效率,促进技术创新战略的落地。

(二)采取多种举措解决融资瓶颈问题,大力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

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技术创新投入亟需化解融资难度大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从直接财政补贴和间接财政扶持入手,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中小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政府公共采购方面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实施技术升级,主动开发应用新技术;适度调整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财税政策,推行更大力度的研发成本加计扣除,进一步加大力度鼓励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完善中小企业的担保机制,发挥政府财政担保作用,提高中小企业的资信水平,促进多方面资金进入,分担融资风险;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产品设计的创新力度,推进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拓展资金渠道。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积极主动作为,多方面争取外部支持,设立专项业务预算,引入外部战略投资或财务投资者,解决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人才,使其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

技术创新能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问题。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中小企业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作用,通过人才引进、培育培训、任用等人力资源开发,围绕有关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革新或升级,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充分体现人力资本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核心作用。企业可以使用股份激励、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给予科技人才公正客观的回报,形成“事业凝聚人才、实践造就人才、机制激励人才、法制保障人才”的氛围,让技术创新人才投入到企业快速成长中,不断促进技术升级,提升企业全员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夯实管理基础,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技术创新的特点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必须适度弹性化,根据技术创新的需要随时调整变化,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了落后、单一的管理形式,不利于技术创新的推进。因此,中小企业要改变落后的管理水平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氛围。管理运营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技术人才发挥技术创新作用,需要下大力度形成制度性保障,突破一言堂家族式治理的局面,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架构,通过提升规范管理层次,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实现我国自主创新的理论路径分析[J].李丽君,朱建民.科技管理研究.2013(05)

2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创新模式的关系——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J].顾群.财会月刊.2015(32)

3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孙林杰,2014

4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优化研究[J].周评,倪良新,唐晓婷.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4)


阅读25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