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庆西部物流园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对策思考————姚懿

2018-04-01

推进重庆西部物流园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对策思考


姚懿  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  重庆   400033


中图分类号:F061.5 区域经济学


内容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新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进,自贸区建设的扬帆起航,重庆西部物流园在进一步加快发展中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对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推进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物流园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要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要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西部物流园作为重庆对外开放重要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趋于常态化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不断释放,整个片区形成了以铁路枢纽、口岸、保税物流中心“三合一”的开放体系,对推动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重庆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的主阵地。


一、西部物流园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步伐加快,西部物流园凭借着丰富的开放资源、畅通的物流通道、叠加的政策优势,步入了充满朝气、富有活力、大有未来的崭新发展阶段。可以说,今天的物流园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重庆开放的核心支撑、沙坪坝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

1.西部物流园是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首次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重庆西部物流园作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节点,依托全国运营最为成熟的“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内陆首个一类铁路口岸、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兴隆场编组站、全国十八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团结村中心站等核心资源,将成为扩大内陆开放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的核心承载地。

2.习近平总书记调研重庆赋予的历史性发展机遇。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并要求重庆要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口岸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为重庆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

3.重庆市构建国际物流枢纽、打造口岸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的桥头堡、主阵地。2016年底,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物流园,明确了物流园是重庆市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口岸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的主阵地、桥头堡,并定位园区是“一枢纽三中心”。按照定位要求,主动全面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加大力度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开创内陆开放新局面。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级财税支持政策即将到期。2017年底,园区财税扶持政策即将到期,而园区仍面临着战略定位更加突出、承担任务更加繁重和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完全形成、发展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的双重压力。初步测算,物流园和铁路口岸全面建成需投入资金约568亿元,其中物流园约438亿元、铁路口岸(含渝新欧补贴)需投资约130亿元;根据现有政策测算,预计可实现收入263亿元,尚有175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财税扶持政策支持撬动,予以努力实现平衡。

2.招商引资力度不足,铁路“三合一”作用发挥不充分。开放的优势利用不充分,国家、市区给予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利用,聚集辐射功能不够显著,在服务贸易、转口贸易、总部贸易方面差距较大,和空港、水港之间的有效互联互通成都不高。招商引资创新力度不够大,虽然园区已经引进了法国捷富凯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物流行业前100强企业10余家,但是还是存在顶级物流供应链企业较少、全球知名的引爆性项目不多等情况

3.项目推进速度不够快,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美国安博、澳大利亚嘉民、意大利维龙、新加坡丰树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重点物流企业,但是项目落地后,因园区整体功能定位、规划设计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铁路口岸功能有待完善,导致项目出现“招商引资快,项目落地慢,开工建设缓,成熟周期长”的局面。园区基础配套不够完善,一纵线、二横线、西井干道等重要对外连接通道尚未打通,生活配套严重滞后。

4.人才支撑力度不够。随着园区资源要素升级、战略定位提档,“产城融合新区+口岸经济开发区”特征凸显,园区正处于产业布局、商业模式的调整升级窗口期,需要抓住机遇在企业管理、国际贸易、金融结算、跨境电商、总部经济、保税物流、供应链管理、汽车全产业链、信息数据等多个领域超常规布局,受薪酬、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高端人才引进、储备力度还不够,专业、高端人才匮乏。

   三、推进建设的对策举措

1.继续加大对物流园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西部物流园是直接服务渝新欧通道和口岸高地建设的重要开放平台,也是重庆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应同意重庆西部物流园继续享受“全园区产生的地方税收及附加、出让金、配套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扣除上缴中央部分之外的市、区两级地方留存部分,全额返还西部物流园,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政策执行期2018-2027年,如物流园提前实现投资平衡,则终止执行”的政策扶持。以增强物流园发展动力,加快建设成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

2.围绕“渝新欧”,完善开放平台功能,拓展发展空间。充分依托“渝新欧”这块金字招牌,从服务重庆、服务西部地区、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发展。实施“渝新欧+”战略,大力推动“渝桂新”、“渝满俄”等铁路大通道建设,增强重庆辐射能力。大力发展汽车整车进口业务,构建进口整车全产业链。完善铁路口岸指定功能,加快建设植物种苗口岸、粮食口岸,推进肉类、水果进口口岸功能延伸至铁路口岸,拓展药品、运邮、肉类、水果、水产品等运输业务,丰富“渝新欧”返程货物种类,做大进口规模。

3.围绕“一枢纽、三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国际贸易生态圈。积极用好“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中新合作、自贸区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和重庆市发展总部贸易转口贸易的支持政策,转变招商思维方式,培养专业招商团队,围绕大供应链、大产业链、大物流链进行招商。以夯实物流基础、做大国际贸易、强化金融支撑为目的,重点围绕一带一路、自贸区、保税区、铁路口岸、大学城等特色和亮点进行精准招商,特别是着力引进物流、贸易、金融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搭建国际贸易生态圈

4.深入推进自贸区建设。充分利用好自贸区功能,深化自贸区改革创新,凝聚改革共识。重点抓好自贸区运行体制机制顶层设计,重点促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负面清单模式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4个方面的积极探索。认真学习上海、天津、福建自贸区改革政策,同时结合物流园实际情况,以入驻企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为抓手,倒逼开展特色改革。充分发挥好管委会和公司作用,形成1+1>2的效果。

5.强化人才保障。自贸区建设的关键在人才。一方面要增强内部人员的培养及交流,从内部发现和挖掘人才,提高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市场的方式积极的引进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国际金融等方面人才,打破薪酬限制,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简介:

姚懿,男,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副校长,重庆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学

阅读253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