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路径及重点初探
姚懿 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 重庆 400033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干部教育工作的需求及侧重点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干部教育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作为切入点探析问题及原因,思考提高干部教育工作专业化能力的基本路径及重点,对于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及各项改革事业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干部教育;专业化能力;实施路径
一、干部教育工作专业化能力的体系构成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指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和管理者,在特定的体制机制下,通过特殊的方式培养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其专业化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的专业化:
1.培训主体.主要包括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机构与具体实施机构。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组成;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机构主要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为主,还包括部分党政机关、高等教育院校以及其他国内外培训机构。
2.培训客体.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社会组织人才。
3.培训内容.指围绕党和国家事业需求设置的培训课程,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为重点,注重业务知识、科学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4.培训方式.指干部教育培训主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干部内在的知识、形成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主要以组织教学培训、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网络培训、在职自学等方式进行。
5.培训考评.干部教育水平的高低来自于外部的评价与认可,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具体表现为规范化的教育培训评价制度。
二、当前干部教育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观念问题。领导重视不足与学员动力缺失。一是干部教育管理者的观念问题。组织部门的牵头职责未能有效建立起来,普遍认为组织部门核心工作是干部、组织和人才,多数地区干教工作者同时承担人才、干监等岗位职责,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人手来抓干教工作;部分党政“一把手”缺乏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思考干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为干部“学与不学、学好学坏”都无碍工作大局,更不愿选派骨干力量参加培训。二是受教育者的观念问题。有的干部没有把培训作为自己的权利,积极去争取培训机会;有的干部忙于应酬事务,存在不学、厌学的现象;有的干部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没有知识恐慌的危机感。
2.管理问题。评价、激励和考核机制亟待健全。一是评价制度方面。由于受训者发挥作用周期较长,且受岗位职责、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学与不学,学好学差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难以从制度上考准考实学习成效。二是激励机制方面。没有树立“先训后提、不训不提”的用人理念,没有将干部教育培训与提拔使用、晋级评档、创先评优、奖勤罚懒挂钩。三是考核制度方面。由于干部教育班次设计、人员选调和资金投入等工作,都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目前缺少针对党委的硬性考核措施;对施教机构,尤其是社会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措施。
3.教学问题。教学内容与方法难以令人满意。 一是教学内容单一。训前调研不足,班次设计缺乏针对性,常常把不同工作岗位的培训对象安排在同一个班次进行培训,不能因材施教;内容与干部工作需求贴得不紧,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有的放矢回答干部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二是教学方法陈旧。授者枯燥,听者乏味。缺乏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形式,缺少适合领导干部特点的方式方法。多数教师长期在教学岗位,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不太了解基层实际。三是教材编写缺少层次性。上下一般粗,处级和科级干部培训、中青年干部和新入职干部培训用的都是一类教材,特别是缺少结合实际编写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材。
4.师资问题。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升。基层党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还相对较低,教学质量不高,普遍缺少能够支撑党校教育培训的名师。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也不够,导致知识能力未能得到同步更新,很难满足干部的培训需求。
三、加强干部教育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的重点及路径
1.树立现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理念。一是树立“终身培训”的观念。摒弃将培训作为一种间断性、临时性的应急措施的传统想法,确立系统、长期乃至终身的教育培训观念,帮助干部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二是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坚持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党政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社会组织人才等不同群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三是树立“实践教育”的观念。进一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开放办学力度,建立固定的廉政教学、能力培训等实践教学基地。四是树立“参与教育”的观念。积极推进研究研讨式、学员论坛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注重开展学员“大讲坛”和典型案例教学。
2.激发参训学员的内生动力。一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使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理论上坚定,政治上清醒,真正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二是强化干部学习的考核监督。探索制定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培训考核制度,做到既严肃认真,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又客观公正地反映每名学员的培训学习情况;坚持把干部培训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根据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状况,确定干部提拔、交流或评优评先取向。
3.科学设置教育内容。一是注重政治性。要抓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教育;另一方面把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首要任务,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始终,重点开展党章、党风廉政建设等培训。二是注重全局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创业、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学习,全面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三是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调训部门和参训干部双向选择教育培训内容的办法,分级分类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实行“按需施训”。
4.创新干部教育方式。一是“订单式”设计课程,突出干部按需施教。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训前需求调研,切实摸准培训需求,按需“上菜”,提高干部在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上的的“实战”能力。二是“靶向式”精选学员,突出特色小班教学。打破职务职级差别,围绕培训主题根据岗位特点和工作职责选学员,实行“一班一主题”,努力实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学员需求的有机统一,解决众口难调的窘况。三是“网络式”在线学习,延伸干部培训阵地。针对干部个性化的能力需求和素质短板,依托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平台,推进网络教学和学习。四是“分享式”交流总结,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建立学员资政建议呈送制度,畅通培训成果转化通道,促进资政成果运用。
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一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开展师资库建设,按照“专兼结合、外聘内培、资源共享”的原则,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一方面抓好专业教师培养。积极开展片区党校教学、科研协作,互派教师授课,开展教学竞赛,提升党校专职教师教学水平;安排党校骨干教师参加上级调训、基层挂职,或者到上级党校作访问学者。另一方面推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党校和群众讲师的作用,聘请高校知名教授、企业领军人才和群众讲师团成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提升内力、借助外力,初步形成专家教授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经验、基层干部讲工作方法的师资队伍模式,有效弥补个别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足不强、分布不均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朱广萍.对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专业化能力建设的思考.理论建设.2017.1
2.张伟.苏州干部教育工作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名城苏州网.2017.12.5
3.吴保军.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的认识与思考.人民网.20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