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PPP项目的风险控制研究 方莹玉 戴俊洁 李岚岚

2017-12-30

环保企业PPP项目的风险控制研究


方莹玉  戴俊洁  李岚岚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基金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摘要: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减轻财政压力,也能够促进项目的运营效率和公众服务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地污染等等,这意味着我们面临着很大的生态危机。环保企业运用新模式PPP,能够更好的对我国环境进行改善。但是PPP项目运营时间长,涉及的方面广,所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基于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本文探究的是环保企业PPP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环保企业PPP风险控制


一、引言

近年来PPP项目的发展是我国的经济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面对财政压力,项目的各种问题的存在有了较好的方案解决。利用PPP项目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环保企业的运行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面对市场的各种风险和难题,特别是难以控制,甚至是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对于我国企业来讲又有了新的障碍。因此面对各种风险企业应当如何把控和有效的解决,这是促使PPP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起着有效作用的关键所在。

PPP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1.宏观风险

(l)政治风险。

PPP项目中的政治风险主要是指国内政治环境风险和当地政府针对项目工程在税收和政策方面的风险。其中交通行业法规发生变化、政治抵制或敌对、国家的证权以及政局由于战争等因素而发生变革,以此导致国家的政策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又或者是工程项目在施工开展过程中有关设备等发生破坏等风险,都可能导致PPP项目风险的存在。

(2)经济风险。

PPP项目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指的是市场风险和由于金融机构或是私人部门贷款问题的风险,其中通货膨胀、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未来收益不足、在贷款的过程中因为某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波动,都可能会导致项目材料、人员以及成本的波动,最终造成项目经济风险的发生。

(3)法律风险。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最根本保障,然而PPP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其中表现在我国PPP立法的不完善、完整的专门针对PPP的法律体系的缺乏、以及层次较低、效力不高、权威性和适用性不足,无法解决PPP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增加了部门协调难度等问题都极有可能导致法律风险的发生。

2.微观风险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是指项目贷款方或其他出资方不能按照合同规定足额按时的提供资金,造成项目延误或停止的风险。其中利率变化、汇率变动、通货膨胀以及就某些方面资金是否能及时到位等,一些项目发起人所不能控制的可能变化对项目的负面影响都可能导致融资风险的出现。

(2)运营风险。

PPP项目模式之下的运营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由于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和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以及市场方面的需求发生变化等因素,都将导致企业获利困难和后期风险的出现;从而导致成本足额无法收回和导致市场的收益不能很好的达到市场预期效果;二是在运营的过程中由于有关政府对运营、经营、维护等阶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有关政府的信誉和契约精神不强导致在合同方面的失信,从而致使后期信用风险的存在,进而造成运营风险。

(3)合作风险。

由于PPP模式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在投资收益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者与项目公司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共赢无法保证可以在一个有效的机制进行,而且有时他们两者之间存在着风险和利益的冲突,这些因素都对他们的合作产生一定的风险。

环保企业PPP项目风险控制对策

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会有风险,风险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对其预防和控制。环保企业使用PPP的运营模式,也难免在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并据此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是环保企业PPP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让高风险的项目成本更少的运行,降低风险成本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PPP项目中环保企业占了大部分。

1.建立有效的契约制度

从以往PPP项目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看,政府契约精神的缺乏以及契约制度的不完善是PPP项目发展的主要阻碍,同时也是影响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通过完善有效的契约制度,能够强政府的契约精神感以及责任感。并且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双方,高效持续地完成项目任务。契约制度限制政府权力的使用,同时对出现政府换届以及重大政策调整的情况制度中应当有明确的规定。政府没有实现对项目的承诺,应该为此有明确的处罚。其次,在项目实行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及时对项目进行状况分析,实行有关内容公开制度,提高PPP项目的透明度,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另外上级政府应当对下级政府进行定期管理,实行惩戒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违约,不仅仅是要对其有不同程度上的处罚,还应该记入政府考核之内。以此来保障契约风险的控制,确保契约制度的实施。

2.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

由于PPP模式下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是合作关系,关系依靠合同的签订来确定,因此法律在此有着突出的地位。法律制度的规定是确保PPP项目中双方承担风险的程度大体一致以及保证项目的目标可以如期实现,避免更多因一方利益而导致项目终止的风险发生。目前针对于这一方面我国法律还不是非常完善,应在各方面增加法律制度的保障。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主要要针对项目合同中细节处,有所规定。并且要对不同的项目的实施有明确的法律制度规范,对其操作规则能够更进一步的进行规定PPP项目的模式下应当共同承担风险,互利共赢。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的产生。

3.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根据以往PPP项目以及国外PPP项目的发展来看,拥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风险得以控制的关键所在。国家应充分支持PPP项目的开展,并且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相对应的私人企业一定的优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聚集社会资金,为我国环保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国家对这一类环保企业PPP项目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中央政府,省政府以及各级政府的联合支持,才是对环保企业PPP项目发展可持续的保证,也有助于风险的共同承担和控制。

4.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重视PPP项目相关方面的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继续使用PPP模式发展的根本之道。人才的教育,对于PPP项目的了解以及深入探究都是有必要的,也有助于对PPP项目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努力培养专业人才和组织机构,加快建立环保企业PPP项目研究一体化的智能体系。可以鼓励一部分高校将环保企业PPP项目的研究列入教学研究的范围,也促进广大高校学生对其了解和学习,为环保企业PPP项目的跨越性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5.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

环保企业PPP项目的审批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前期的准备过程时间长,运营的时间长,根据这些特点,成立专项的项目管理机构是可以控制PPP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的。例如,政府与私人企业的利益关系,以及推卸责任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由财政部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对PPP项目的审批。这样可以节约时间,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风险。

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PPP项目风险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环保企业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风险控制对策分别有建立有效的契约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培养专业人才,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等。本研究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便于环保企业在其PPP模式下,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更有利地实现我国环保企业更好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及环境保护能力加强,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由此来看,环保企业PPP模式的运营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下,能够长时间的运行,并且对于合作双方来讲都是有利的,最终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宗伟:淄博旅游探求共赢之道[N].青岛日报.2009(03)

[2]刘秀丽:淄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江科技.2010(04)

[3]赵晔.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5,42:14.

[4]姜大宇.商业银行在PPP项目中的风险防范研究[J].,2015,42:169.

[5]沈光.PPP项目中的政府违约风险分析与防范[J].门窗,2016,04:237-238.

[6]吉利.政府在PPP项目中的风险及防范策略[J].经贸实践,2016,17:90+92.

[7]赵晔.我国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及风险防范[J].地方财政研究,2015(6):5256

阅读23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