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油品全产业链建设实践的实施路径与对策研究
——以浙江自贸区国际油品交易中心为例
陈嵘,汪如朗,熊剑,邹怀酉
(物产中大集团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本文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发展目标为研究切入点,基于大量数据调查及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的背景,得出浙江自贸区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高度契合系列国家战略要求,是掌握油品定价权和话语权的重要手段的结论,并据此制定出“一市场三中心”发展路径,给出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字: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交易场所
中图分类号:F74 国际贸易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区)成立,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建设方向得以确认。一年来,随着各项工作探索不断深入,浙江自贸区提出全力攻坚“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发展目标,即加快突破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全力推进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国际石化基地建设,推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建设被提升到浙江自贸区战略发展高度。
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浙油中心)是经省政府批准的省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石油化工类产品交易服务的交易平台,2015年5月由世界500强省属国
企物产中大集团和舟山市政府牵头组建。自成立以来,浙油中心积极布局和实施“平台化、集成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四化”战略,努力打造交易、信息、结算、物流、金融和定价的“六大中心”。在浙江自贸区推动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大背景下,浙油中心积极投身浙江自贸区建设,现已成为浙江自贸区内现货规模最大、会员客户最多、交易模式和品种最丰富、相关资质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信息化建设最深入的油品现货交易平台。
2.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建设的背景
2.1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市场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原油市场产销量平稳增长,供需格局不断调整,价格波动剧烈,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市场油品自给能力不断增强;欧洲市场油品消费水平停滞不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油品消费持续上升。2017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6.1亿吨,原油进口量4.196亿吨,占全球进口总量的13%,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从2014年开始中国原油净进口量平均已超过610万桶/天,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净进口国[1]。近年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升高,到2017年已超过70%,依存度的升高意味着与产油国的原油贸易量增长。中国进口原油来源于世界5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如图1所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等15个国家最多。这15大进口原油来源国,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89.4%,其中沙特等中东6国占42.7%,巴西等拉美3国占13%[2]。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市场之一,还没有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原油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与我国原油进口规模不相匹配。
图1 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国来源图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2“现货市场+交易所”是掌握油品定价权和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目前,全球油品交易主要集中在北美市场、加勒比海市场、西北欧市场、新加坡市场、地中海市场五大现货市场,以及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美国洲际交易所(ICE)两大交易所。五大市场占据全球90%以上的现货交易份额,两大交易所占据全球96%原油期货交易份额。五大现货市场和两大交易所共同决定了相关油品现货和中远期的价格。全球油品市场主要以五大现货市场和两大交易所的价格为基准,加上升贴水的形式确定结算价格[3]。因此,要增强中国在全球油品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必须建设现货市场和交易所相结合的国际油品交易中心。
2.3浙江自贸区迎来打造国际油品交易中心的历史性机遇
2017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浙江自贸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提升我国资源配置全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4]。浙江自贸区位于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背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处在中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T”型枢纽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为打造以油品全产业链为特色、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自贸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目前浙江自贸区正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加快建设以石油储备为核心的国际油品储运基地,以环杭州湾石化产业集群为引领的国际石化基地,以保税燃料油供应为重点的国际海事服务基地[6],未来将形成1亿吨油品储备能力、1亿吨炼油能力,为国际油品交易中心的建设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7]。
3.国际油品交易中心的发展方向
在研究国际知名交易场所发展历程基础上,笔者认为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应该首先着力打造国际油品现货市场、亚太油品衍生品创新中心、亚太油品集成服务中心、国际油品定价中心,为后者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3.1 国际油品现货市场
充分发挥浙江自贸区政策和舟山区位条件优势,借助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和国际石化基地建设,集聚国内、国际油品产业客户,成为油品贸易的集散地、实物交割地和计价结算中心,成为可与世界五大油品现货市场媲美的国际油品市场。
3.2 亚太油品衍生品创新中心
抓住浙江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机遇,以油品场外交易为突破口,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加大交易产品和交易模式的持续创新力度,力争建成亚太油品场外衍生品交易产品最丰富、交易模式最多样、交易规模最大的油品交易场所。
3.3 亚太油品集成服务中心
以油品交易为核心,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集金融服务、物流仓储服务、法律仲裁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配套集成服务体系,形成油品全产业链互相促进、优化发展、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3.4 国际油品定价中心
依托浙江自贸区的油品贸易和交易规模,形成若干种有国际市场影响力的油品现货价格指数,成为油品市场的基准结算价格,建设大宗商品跨境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推进国际油品交易的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油品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4 实施路径
4.1 以贸易带动交易
突破油品经营资质和配额、税负、市场准入、外汇管制等政策限制,加大贸易资源集聚力度,力争到2020年,集聚油品贸易企业达2000家,其中国内知名大型油企均能入驻浙江自贸区;到2025年,集聚油品贸易企业达3000家,绝大多数国际知名油企入驻浙江自贸区,为油品交易打好坚实基础。
4.2 立足现货交易,发展场外衍生品交易,探索期货交易
从现在到2020年,重点开展现货交易,做大做强油品现货线下贸易和线上挂牌交易;从2020年到2025年,重点突破掉期、场外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做大做强场外市场;2025年以后,大力发展期现结合产品,选择条件成熟产品开展期货交易。
4.3 从国内到国际
借助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强化交易中心产业辐射功能,深耕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整合国内油品产业链资源,积极发挥交易平台产业生态组织者的作用,为全国油品市场提供集成服务。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依托我国大规模原油进口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筑起国际化的油品交易市场。
5 对策建议
5.1 高起点打造国际化油品交易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交易平台,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和交易资源,推动浙江自贸区内油品交易贸易数据统一归口管理,建立油品全产业链数据库。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对打造国际油品交易中心有重要推进作用的战略投资者,搭建能有力支撑油品全产业链发展、强力推进浙江自贸区建设、深度参与国际油品市场的交易中心。
5.2 大力集聚国际国内优质交易资源
集聚交易资源是建好交易平台的基础和保障。要突破有关政策瓶颈,搭建多渠道招商平台,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通招商引资“绿色通道”,打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油品企业到浙江自贸区注册。特别要突出“招大引强”,全力引进大型央企和知名跨国企业进驻,活跃油品贸易和交易。
5.3 加大场外交易产品创新开发
场外交易是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交易手段。吸收和借鉴国际知名交易所成功经验,发展油品交易中心场外(OTC)交易。加快油品场外交易品种的研发,尽快推出保税燃料油、柴油、沥青等优势交易品种。加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等机构洽谈,促进交割库互认、仓单互换、客户资源互通,推动期现合作。探索开展掉期和场外期权等场外衍生品交易。
5.4 加速构建油品交易清算体系
清算服务是大宗商品交易安全运行管理的核心环节。可借助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熟的清算功能和丰富的清算经验,合作建立省级大宗商品交易清算公司。借鉴国外知名交易所经验,建立清算会员制度,鼓励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进入清算体系。加强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国际油品贸易公司合作,推进与我国主要原油进口国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探索国际化交易产品以人民币计价清算的机制,加快推进油品贸易人民币国际化。
5.5 高标准建设油品交易物流体系
完善高效的物流体系是搞好油品交易中心的重要支柱。建立石油大消费、大进口的大通道,对内辐射长三角、长江沿岸及南北海运网络,对外辐射亚太市场。对标国际领先的油品储运基地,以石油商业储运为中心,坚持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完善储运基础设施,集聚石油富集国油企及油商,优化油品储备体系与结构。构建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监管认证体系,建立一批高标准的油品现货交割仓库。
5.6 加强高层次交易人才队伍建设
高层次交易人才是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的关键。研究制定与油品全产业链建设相配套的人才政策,精准引进高层次交易人才,特别是要瞄准新加坡等交易人才密集区域,下大力气引进领军型国际化交易人才和团队。落实好医疗、教育、住房等配套政策,建立灵活的人才落户政策和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支持国际油品交易中心、浙江自贸区研究院等建设,加大与期货交易所等机构合作,大力培养本土化各类交易人才。
5.7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仲裁体系
完善的法律仲裁体系是油品交易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际上80%的大宗商品交易纠纷都以仲裁形式解决,对此,加强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沟通,在浙江自贸区建立仲裁分支机构,加强与国外仲裁机构合作,探索开展国际油品交易仲裁服务。建设法律服务与司法保障中心,鼓励境内外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到浙江自贸区执业和设立分支机构。
5.8 争取配套政策支持
利用浙江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油品投资贸易市场准入,交易模式创新、油品交易机构准入和清算资质等方面争取配套政策支持,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场外衍生品交易,创新现货交易模式,引入国际金融机构,建立清算体系,活跃市场贸易交易。
6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建设随着浙江自贸区油品全产业链建设目标的提出,外部条件已逐步成熟。加之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建设对于解决我国作为油品消费大国与油品交易主导权较小之间的不匹配现象具有突出现实意义。因此,建议应尽快推动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建设,抢占油品交易国际话语权与定价权。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energy data and analysis.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May 14, 2015 full report
[2] 王能全.石油对外依存度70%引焦虑,真的那么可怕吗.财经网.2018-05-3.
[3] 扑克投资家.原油期货逼近,上车吧!全球石油5大现货、3大期货市场大盘点.搜狐财经网.2017-05-24
[4]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7-03-31
[5]臧韶辉, 沈玲, 王世军. 舟山核心港区开发建设步伐加速[J]. 中国港口, 2017(2):36-37.
作者简介:
1.陈嵘.学士,上海人。现任物产中大集团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董事长、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及平台建设、国际贸易等。
2.汪如朗.硕士,安徽安庆人。现任物产中大集团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市场发展部兼会员部部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供应链集成。
3. 熊剑,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交易部负责人,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
4. 邹怀酉,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市场发展部项目经理,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供应链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