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发展研究 ————俞跃

2018-04-01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发展研究


俞跃1,2

1.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

2.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7


第一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能源汽车行业与江苏新城区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2017SJB0428);第二资助项目:江苏高校品牌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摘 要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受阻,这使得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进入到瓶颈阶段。针对该问题,从土地资源网络基础设施、相关科研机构、新能源汽车行业、锂电池行业和政府作用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有利于充电设施行业发展的因素。同时,揭示不利于充电设施行业发展的原因,并给出合适的意见或建议,分析得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发展前景巨大的结论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点关注。2016年 1 月 19 日,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新能源基础设施奖励与补贴的通知,更是将充电设施主题投资引向高潮。

近八年来,经济学者们已经关注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吴春阳等(2010)认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划分为示范阶段、公益阶段和商业运营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充电方式的优化模型[1]。马晓明等(2016)得出运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投资项目中的主要风险的结论[3]

因为受国内各省市的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环境影响,使与新能源汽车息息相关的充电设施行业发展遇到诸多障碍,本文从土地资源、网络基础设施、相关科研机构、新能源汽车行业、锂电池行业和政府作用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有利于和不利于充电设施行业发展的各项因素,并给出合适的意见或建议。

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土地资源分析

近年来,地价飞涨是普遍现象。土地资源问题不仅体现在价格高,还体现在用途受规划严控方面,如:加油站在多年前就已禁止在市内新建。不仅充电桩和充电站需要占用土地,变电设施也要占用土地,建设充电设施征地困难已成为业界共识。企业经营初期巨大的土地资源投入成本无形中提高民企进入充电设施行业的门槛,即使在目前较低电价政策下,企业亏本或者低收益都是常态。而国企,为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执行国家政策,勉强营运下去。但是国企要在一定时期内承担巨大的亏损负担,即使国家愿意承担这笔巨额资金,土地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经过周密的考虑,推荐从如下多途径解决土地资源问题:①将新城区(包括经济开发区、大学城、经济合作区、科技园等等)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投资建立的重点区域或者突破口。盈利性集中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营运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相对于旧城区而言,新城区的土地资源充裕,而这些区域的土地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②积极地将已经建好的加油站改造为充电站或者在原来的加油站中添置充电桩,从而加快充电设施的投建速度,曲线解决土地资源问题。③在大型停车场内增设充电设施。一般连接主城区与新城区的交通枢纽(如:地铁口和公交站台)处都配置大型的停车场,将原有的停车场划分出一部分区域作为新能源汽车停车场,根据客流量和停车场规模配上充电桩或者集中充电站,节约用地成本,多途径解决土地资源问题。

第二:网络基础设施分析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充分使用需要APP(Application program的简称,即手机和个人电脑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大力支持。因为通过在手机或者个人电脑下载APP客户端,依靠APP在线寻找、预约附近空置的充电设施并及时补充电量。而APP的有效使用依赖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APP运行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正像公路系统由国道、城市干道、辅道共同组成的一样,信息高速公路也是由骨干网、城域网、局域网这样层层搭建才使得任何一台联网的手机或个人电脑能够随时同整个世界连为一体。在G20峰会上,与会者提出:“网络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和水电、交通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以三大运营商(电信、联通和移动)为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飞速发展。从2012年的2G存量用户数由增转减的拐点、3G网络建设进入平稳发展期、运营商3G基站规模达81.8万个,到2015年三大运营商4G基站总数累计达到70万个,4G用户突破3.8亿户,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面覆盖(包括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第三:相关科研机构分析

2015年7月2日上午,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在盐城成立。盐城,作为江苏唯一同时具有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全系的城市,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矿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牵头,构建以“一院一盟十所(中心)”为载体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一院”即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一盟”指江苏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十所(中心)”包括燃料电池研究所、动力电池研发检测中心、轻质合金应用研究所、电机电控研发检测中心、车用复合材料研究所、电动汽车增程器研究所、电动汽车设计中心、智慧汽车研究所、车辆工程研究所、工程设计咨询中心,采取开放化、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合作模式,着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试验、检测、认证及成果转化基地。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类似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这样的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此类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与高校、各类相关研究所紧密合作,必然支持中国新能源充电设施技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与高校等多方科研机构合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软件条件。

第四: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和电力动力源之间的重要接口,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上必备的一个重要环节,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售量的逐年剧增,其市场前景将无可限量。据中汽协数据统计,从2010年—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从不足一万到三十几万,呈现以几何倍数的增长速度,如图1所示:


图1: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趋势图

2016年7月,中国汽车协会统计出我国已经生产出新能源汽车21.5万辆,销售2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9.8%和122.8%。根据2016年上半年的产销量不难预测出今年整年的年产销量将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澎湃发展将支撑起充电设施行业不俗的业绩。

第五:锂电池行业分析

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充电设施的运作效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动力锂电池的发展,动力锂电池的技术创新、成本下降、质量提升刺激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产销量更上一个台阶,新能源汽车和核心零件锂电池的发展对充电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充电设施运行水平的提高为新能源汽车和核心零件锂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依靠、相互刺激、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今年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企业目录加以规范。根据规定,搭载未进入企业目录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该项政策有利于培育扶持起几家有技术实力和产业规模的优秀企业,对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是个极大利好。同时也可倒逼电池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速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分化,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如:湖南杉杉、天能能源和国轩高科三家优秀的锂电企业就申请成功工信部承办的“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1 年我国锂电池产量不到 15GWh,动力锂电池在其中几乎未有占比,到 2015 年我国锂电池产量上升至 47.13GW,动力锂电池在其中的占比升至 36.07%,这一发展趋势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吻合。按照上述发展趋势,预计 2016 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 50 万辆,对应的动力锂电池产能超过 20GWh。因此,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将引领充电设施向高速、节能、环保方面发展。

第六:政府作用分析

政府合适的作用是催化剂和挑战者。政府不能创建竞争性产业,所以政府的作用是不完全的,只有当钻石模型中各个决定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时,才能成功。但是政府传递和扩大钻石模型中因素的作用仍旧是有力的。如:2015 年 9 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其中包括《关于加快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电动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工五项国家标准》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项目表》等共计7大政策性文件发布。 2016年 1 月 19 日,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新能源基础设施奖励与补贴的通知,更是将充电设施主题投资引向高潮。在新能源汽车发行量剧增和政府政策大力支持逆向倒推和正向拉动两个方向合力的作用下,充电设施行业将进去快速成长期。

、结论

基于上述因素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有利于充电设施行业发展的诸多要素,同时,揭示不利于充电设施行业发展的因素,并给出合适的解决意见或建议,以供参考,综合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得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前景巨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吴春阳,黎灿兵,杜力,曹一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4):37-45

[2
马晓明,陈栋,计军平.电动汽车充电设施PPP项目中投资方风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8):1-5

[3
刘颖琦,王萌,王静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4):86

[4
王洪生,张玉明.云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23):195-199

[5
杨梦雅,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34-135

[6
杨光,谢家平.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6(2):21-23

[7
张聪.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充电桩带来的投资机遇研究[J].中国商论,2016(5):142

[8
范建磊,刘君.电动汽车充电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电气应用,2014(11): 31-35


作者简介:

俞跃(1980-):女,江苏南京,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南京理工大学进修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计划与管理


阅读21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