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王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 北京 100029
DOI:10.14097/j.cnki.5392/20180321.031
摘要:行政事业主要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职责,是我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在时代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求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帮助事业单位提高运行效率,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水平只有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因此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需加大改革力度,才能顺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问题;改进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逐步引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只有加快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不受机制体制的束缚,才能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真正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行政管理行为。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行为中,只有做到规范合理、稳定运行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核心,是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有着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利用大力改革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呈现发展活力,使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早日建设完成单位服务平台,帮助事业单位完成管理任务、促进事业单位的平稳运行。
一、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利用改革当前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保证事业单位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事业单位在社会中承担着一定的职能,要求在社会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在人民群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时代相适应,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最短时间的完成改革才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再有,行政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要求务必高度重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才能保证管理单位与操作人员拥有相同的努力方向,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但当前我国大量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和谐因素,影响着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1.行政管理观念过于陈旧
当前大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还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制度,这种现状与时代需求相脱节,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敢于创新自己的思想,努力提高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保证行政管理工作加快运转速度。再有,事业单位不得与行政级别原则相背离,不同部门分别承担着对应的任务,不利于加快本身的运行速度,不但存在着大量行政管理人员贪污受贿行为,而且责任分配也较为混乱,不同部门配备的工作人员过多。
2.政事不能严格区分
有的事业单位当中不能正确区分政事,主要原因是行下体系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赋予事业单位的权力过大。再有,由于不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大多事务主要依靠政府完成。人事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尤其是行政事业人事不能严格区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将权力下放给相应的事业单位,但在监督事业单位行使权力时还以行政级别为主,因此事业单位存在着大量政事混乱的情况。
3.事业单位承担着行政任务
国家发展离不开行政事业管理部门的设置,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的稳定运行。但不同政府部门分头设立的不同事业单位,主要对上级政府部门负责。事业组织机构非常复杂,政府部门在其中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属政府部门的事业行政管理部门,而其他事业单位必须服从上述各类国家部门的管理,本身不具备独立自主权,因此大多事业单位只能与行政单位实行联合运行,由此导致事业单位出现了严重的行政化现象。
4.财政供给政策问题
事业单位的运行主要依靠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一定数量的办公费用,国家主导着事业单位经费的来源,因此供给财力的多少与其承担的相应职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事业不具备生产能力,本身不具备其他收入,因此其生存与发展能力较差,一旦丧失了国家财政的供给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国家在支付财力给事业单位过程中,要求其内部必须具备财务管理制度,要遵循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的经费使用规定与标准,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完全相同,导致事业单位不具备其他经济收入,不能独立决定自己的财务使用情况,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力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管理财务过程中过于消极与被动。
二、提高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水平的措施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自身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快事业单位本身的运行速度,使其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笔者认为要及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
1.制订改革目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开展,要求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必须拥有合理的改革目标。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完成,要求重新确定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责,帮助事业单位加快改革速度,调整改革方向,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事业单位制度,保证事业单位发展与市场体制相协调,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为了早日完成改革任务,允许事业单位实现企业化与社会化发展,再次明确事业单位为社会承担的职责。鼓励事业单位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归为不同的部门,关于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间的权力归属、责任明确、利益关系重新梳理,要求事业单位及时转变经营理念,稳妥推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快速创新。
2.开展针对性的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当前已经进入新的时期,我国事业单位也逐步实现了产业化与社会化运行。我国当前事业单位承担的主要职责包括:公共服务职能与为社会服务职能、政府部门职能。因此不同的事业单位首先要为自己准确定位,要在坚持自身公益性的基础上引进大量的改革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营利能力,则需帮助其快速进入市场。如果事业单位主要以研发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主,则需为其提供丰富的代理服务与中介服务。不同的事业单位要依据本身实际情况科学定位,为自身改革明确方向,才能顺应市场经济制度。
3.清晰改革的思路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因为不能及时制订改革目标,不能为改革创建合理的条件,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大量困难,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及时创新改革策略,事业单位首先要为自己明确定位,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与政府部门的责任严格区分开。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改革要进入清晰掌握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严格区分不同种类的社会主体组织,严格规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内容,进一步减少事业单位的职能,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速,有利于及时引进现代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4.严格区分社会主体组织和社会活动
我国社会经济活动受计划经济时期制度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政治色彩与行政色彩,因此社会不同组织逐步趋于一体,组织不但不具备明确的地位,而且其性质也较为混乱,组织目标与行为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组织运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不具备合理的分配体制,因此其承担的社会权力、社会责任、利益关系更为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只有加强行政管理改革,准确定位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性质,加快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速度,建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制度,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职责、承担的义务、拥有的权力,使社会主体组织与社会活动尽快分离,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5.重新组建社会组织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拥有新型社会组织系统,才能保证社会活动的安全运行,明确区分不同社会主体组织应该承担的责任、拥有权力、履行的义务,不同社会组织才能合理应用政府赋予的权利,积极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为了有效维护社会利益,要依据不同社会组织的类别将其严格区分开来,社会组织的性质不同则其拥有的权力、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义务则不同,才能进一步理顺改革方向,为加速改革的进行而奠定根基,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才能妥善开展。
6.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在当前改革运行中,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先进的管理观念武装自己,要求提高改革效率,在改革过程中不拘于固定的形式与方式,大力开展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面临的任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求事业单位还需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利用打造改革先进模范树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形象。
总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只有做到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完成,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只有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目标,提高改革运行速度,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大胆探索、不断研究,借鉴成功经验,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顺利开展,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伟伟, 聂辉. 高校加强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青年与社会:上, 2014(11):172-172.
[2] 杨冬玉. 国企行政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10).
[3] 沈召前. 深化高校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C]//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0学术年会暨建设高教强省:体制机制创新研讨会. 2010.
[4] 樊汝春.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财会研究, 2009(6):54-56.
[5] 杨冬玉. 国企行政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10):67.
[6] 时萌. 关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 2017(6):65-65.